2017-07-10 14:05:01 [來源:華聲在線]
![](/__local/0/98/C5/24D7EE842F4674C57B864E136F0_8AB839C8_1106B.jpg?e=.jpg)
實踐團成員到達株洲縣文化館。
實踐團成員參觀淥口老街。
分組走訪,詢問老人歷史。
淥口老街現(xiàn)狀。
當?shù)毓ぷ魅藛T帶領(lǐng)大家參觀。
華聲在線訊(通訊員 張澎 萬奕維 唐澍)文化歷史悠久的淥口老街,正遭受著洪澇災(zāi)害。7月4日至7日,best365官方網(wǎng)站登錄入口設(shè)計藝術(shù)學院師生16人組成志愿團隊前往株洲縣淥口老街,開展“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為主題的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調(diào)研、科普知識宣講、災(zāi)后文物修復,以青春建新功的實際行動,積極投身文物保護工作,為社會貢獻青春力量。
千年十八總,傳世金湘潭
“一總工,二總谷,三至六總紅綠布,七總八總瓷器鋪”一位年長的老爺爺,坐在小竹板凳上,給大家數(shù)著十八總的童謠,在淥口老街的街頭,上了年紀的老人隨處可尋,他們熱情的向志愿者們介紹老街的歷史,老人們說古時候的湘潭城位于湘江邊,主體部分就是沿著湘江河邊的一條老街,這條老街每過一到兩里有一個集市,這種集市就被稱為“總”?,F(xiàn)今的十八總中一到八總就位于淥口鎮(zhèn)。從老人的講述中似乎可以看到昔日十八總的輝煌。老人們熱情的笑著,絲毫沒有因為連日暴雨淥江漲水所帶來的生活不便而感到煩惱,他們指著不遠處的河邊說,“我們世代生活在這河邊,漲水是時有的事情,以前的生活確實困難些,下面的田和老房子被淹了,沒有東西吃,又過不去,很容易暴發(fā)一些瘟疫。但是現(xiàn)在,只要漲水了,有了困難,政府就會送物資給我們?!碑斦劦酵怂蟮奶幚頃r,老人們反而笑起志愿者們,“你莫急,等水退了防汛處就會開船過來把垃圾清走,灑藥水消毒,沒事的咧。”
時值夏雨季,連日的暴雨使得地勢低洼的老街大部分都被淹沒,在淥口的幾處未被淹沒地界,時不時可以看到無人住的老房子,上頭還掛著供銷社的招牌,墻壁上依稀可見一些毛主席語錄。在淥江邊的伏波公園上,就有毛澤東主席曾經(jīng)在淥口考察過湖南農(nóng)民運動時在伏波廟借宿的舊址。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重走了一遍革命路,重拾了一回紅色精神。
他們穿梭于人流之中,豎起耳朵,想要了解這里真實的歷史;他們爬到伏波嶺上,拿起畫筆,想去記錄這里最好的美景。志愿者們想要通過歷史來了解淥口,保護淥口,發(fā)展淥口。
歷史的衰敗源于一場人為的浩劫
“我今年88歲了,一出生就生活在這里,那個時候我才十幾歲,一聽到那個山上的鐘放肆的敲,我就跟著爹娘拿東西跑,后來才曉得日本人來了,他們搶了東西之后,就放火,燒了好久,等我回來的時候就只有河對面有房子,這邊全部變廢墟了?!弊诤舆叺睦夏棠逃檬炀毜南娣窖越o大家講述日軍的暴行,從那以后,接龍橋至關(guān)口的529棟民房,著名古跡天府廟、萬壽宮、天妃宮、神農(nóng)殿等,皆在這場大火中被燒毀。昔日繁華的十八總就這樣在一場浩劫中所剩無幾。如今還可以在這里找尋到部分斷壁殘垣,它們就這樣與新建筑格格不入的相對著,只能通過它們周圍長滿雜草,默默傾訴歷史的無情。
蓬勃發(fā)展顯新貌,歷史文物露光芒
走訪的過程中,一位文化工作者,了解到志愿者在這里進行實踐調(diào)查的目的之后,驚喜萬分,隨即就聊起了文物的保護。
“我們這里有很多有意思的老房子,就那個上面是伏波公園,景觀視覺效果很好,有很多的學生和一些藝術(shù)家就來這里寫生。我覺得你們的活動很好,確實要注重保護這種文化遺產(chǎn),不管是物質(zhì)的還是非物質(zhì)的,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要懂得去傳承,去認同而不是把它重建?!彼龓ьI(lǐng)著志愿者從一條小路走到了老街的盡頭,走上了伏波公園,指著山下的小屋頂說,“我們這里這種建筑都比較古樸,特別是最近有一個朱芳圃的故居,房屋用青磚砌成,蓋的是黑瓦,與老街其他老宅相比,做工講究,真的別有一番風味,只可惜保護的太晚,早就成了一座危房,下面還有一些古建筑,全部都是一些有歷史有年代的,現(xiàn)在也沒有人住,一漲水就淹掉,沒人去關(guān)注這一塊?!?/span>
在完成充分的走訪調(diào)查以后,隊員們對所搜集到的各個老建筑進行仔細測量,并記錄數(shù)據(jù),團隊成員經(jīng)過勘探與測量,發(fā)現(xiàn)老街的古建筑、古家具遭到了洪水的浸泡,并夾雜樹枝、砂石對墻壁等造成嚴重破壞,出現(xiàn)墻體開裂、墻皮脫落等情況。
志愿者們經(jīng)過討論以后,結(jié)合本專業(yè)所學知識,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制定災(zāi)后修復計劃。提出了以清理建筑周圍雜物,疏通道路及建筑周圍下水道、排水溝為前提,從而提高后續(xù)泄洪能力,以清理進入建筑內(nèi)的淤泥,夯實塌陷的坑洞為基礎(chǔ),對古建筑梁架出現(xiàn)的朽爛、脫落、斷裂情況,及時采取支頂?shù)确雷o措施。同時,志愿者們計劃在洪水退去后購買一批干布和除濕劑對受潮家具及墻體進行除水,針對一些木制建筑結(jié)構(gòu)刷防水漆等保護材料,及時更換和修復已經(jīng)破壞的木頭,防止發(fā)霉和松軟導致的建筑垮塌現(xiàn)象出現(xiàn)。團隊成員制定災(zāi)后文物修復合理化可行方案,為今后防災(zāi)減災(zāi)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時不時抬頭,時不時記錄,筆尖在紙上靈活地轉(zhuǎn)動著,微笑在不斷拉近隊員與受訪者的距離?!边@樣的畫面時常在攝影鏡頭中呈現(xiàn)。經(jīng)過一天時間對周邊居民的尋訪,大家聽到了許多關(guān)于老街的故事。一天的旅途讓同學們從校園的活躍步入了歷史的沉思,最終回到了歷史的責任。考察讓每個人深刻了解到,作為未來的設(shè)計師對待傳統(tǒng)文化就是要保護和傳承,要把保護文物作為自己的使命與責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文化遺產(chǎn)。
華聲在線:http://hunan.voc.com.cn/mobile/article/201707/201707101405017560.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